【記者 江文賓 / 玉女 報導】本縣新住民人數為13,058人,其中東南亞籍的新住民約有6千名,105學年度新住民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更有6,080人,竹東、湖口、竹北等地為新竹縣新住民主要的聚集地,而新埔、北埔則為新住民密度高的區域。新竹縣長邱鏡淳表示新住民從母國嫁來台灣,在生活及文化面臨許多挑戰,為了讓新住民能更快速融入台灣的生活,本府除了由各局處提供相關資源多方面協助新住民從教育、技藝、就業等問題之外,新竹縣新住民文化民俗技藝推展協會也在民國101年6月17號成立,至今成立5年,已有300多位會員加入,會員分布在新竹縣13個鄉鎮之中。
協會藉由課程、講座,幫助新住民了解台灣文化,並協助新住民就業及學業進修,每次活動皆有數十人至數百人不等的人次參加,讓新住民能夠學習獨立自主、吸收新知,也讓新住民能夠藉此集結、有個聚會的空間;除了增進新住民的能力外,協會也致力推廣家鄉的文化、美食及民俗技藝,增進台灣對於新住民文化的認識。
同時本府文化局社造計畫為培植新住民文化主體性,於105年辦理「新住民願景工作坊」,邀請縣內25位新住民代表參與討論,瞭解竹縣新住民姊妹的生活現況與期待,除了先於105年轉介本府交旅處社區規劃師計畫,輔導該會改善自身活動空間,營造竹縣新住民第2個家的活動平台。
更於文化局106年社造計畫微笑社區補助中,輔導協會辦理2場新住民回娘家系列活動,以異國特色端午節及中秋節,讓新住民在台灣也能用自己家鄉的習俗過節,並讓姊妹們的孩子和台灣的家人能夠更認識他們的母國文化,促進多元文化交流,也向縣民展現新住民東南亞文化的特別之處,端午節活動中安排說故事時間,由新住民擔任講師傳承越南的端午節節慶文化及風俗,更有越南包粽子、包春捲體驗活動,和折龍船及彩繪越南斗笠-畫媽媽的故鄉比賽,除了讓身在台灣的新住民感受家鄉之溫暖;也要讓在台灣的新二代之子及縣民了解傳統越南文化。
文化局長張宜真表示28日端午節活動報名迅速額滿,來自竹北、湖口、竹東、關西、新豐、新埔、北埔、橫山、芎林、新竹市等地的新住民姊妹踴躍報名參加,參加人數約150人,本府除了規劃於8月底辦理第二場回娘家活動-異國中秋節活動外,更持續鞭策各局處持續於縣內新住民議題進行資源整合,提供新住民朋友更優質的服務,展現本縣廣納多元文化的企圖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