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來天氣漸趨溫暖,學校也開學了,為避免幼童感染腸病毒,新竹市衛生局今(19)日舉辦「防範腸病毒,一起洗手『趣』!」活動。防範腸病毒、諾羅病毒,勤洗手很重要,希望透過濕、搓、沖、捧、擦等「正確洗手5步驟」宣導,有效遏止病毒傳染,市府也會積極預防疫情,讓新竹成為零重症病例的城市。每年腸病毒疫情約從3月下旬開始上升,在5、6月到達高峰,在9月開學後會再度出現一波流行。要預防腸病毒、諾羅病毒,不但要勤加洗手,更要確實做好濕、搓、沖、捧、擦等「正確洗手5步驟」,才能有效遏止腸病毒及其他病菌的傳染。依據疾管署歷年監視資料顯示,新竹市上週急診就診病例千分比介於1.32至1.78。今年截至3月17日止,全國共計1例腸病毒重症個案,為克沙奇B5型,去年(103年)同期無腸病毒重症個案,全年共累計6例腸病毒重症個案(克沙奇A2型、A5型、A16型、B5型、腸病毒71型及伊科11型),腸病毒疫情雖仍處於低點,疾管署將持續密切監測各型別腸病毒的活動情形,防止疫情發生。腸病毒疫情每年約自3月下旬開始上升,目前雖不是腸病毒主要流行季,但台灣氣候濕熱,適合腸病毒繁殖,故全年都有感染機會,去(103)年本市國小一、二年級及幼托機構,幼兒因罹患泡疹性咽峽炎與手足口病之腸病毒症狀,共停課292班次,今年1至2月共停課13班次,與去年同期21班次比較,雖較為降低,但仍不可掉以輕心。
腸病毒的傳染力極強,在人與人密切接觸、互動頻繁的處所,最容易傳播,衛生局特別提醒家中有5歲以下幼兒之家長及教托育機構,務必隨時注意個人及幼童衛生習慣,時時正確洗手,以降低感染腸病毒的機會,若幼童經醫師診斷感染腸病毒時,除依醫師指示治療外,最好讓病童在家休息至少一星期,或直至無發燒現象,儘量不要參加任何活動,以避免傳染他人,要注意病人是否出現腸病毒感染併發重症的前兆病徵,例如「持續發燒、嗜睡、意識不清、活力不佳、手腳無力」、「肌抽躍(無故驚嚇或突然間全身肌肉收縮)」、「持續嘔吐」與「呼吸急促或心跳加快」等。一旦出現上述病徵,請務必立即送至大醫院接受適當治療,以免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。